田七郎

  武承休,辽阳人。喜好交朋友,所交的朋友都是知名人士。夜里他梦见一个人告诉他说:“你结交的朋友遍及海内,都是一般泛泛的交往,只有一个人能够和你共患难,你为什么反倒不认识呢?”武承休问:“你说的是谁呀?”那个人说:“为什么不结交田七郎呢?”他醒来以后,感到很奇怪。第二天早晨,见到朋友,就打听田七郎。有朋友认识田七郎是东村一个打猎的。他不敢怠慢,紧忙来到田七郎家里访问,到了那里就用马鞭子敲门。不一会儿,出来一个人,大约二十多岁,虎目蜂腰,戴一顶油腻腻的帽子,扎一条黑布围裙,围裙上补着许多白补丁。出门就抱拳拱手到额头,作了一个深深的揖,询问客人是从哪里来的。武承休说了自己的姓名,并借口路上感到身体不舒服,要借一间房子歇一会儿。又打听田七郎住在什么地方,那个人回答说:“我就是。”说完,就把武承休请进院里。武承休看见院里只有几间破房,东倒西歪的,用带杈的木头支撑着墙壁。进了一个小屋子,看见抱檐柱子上挂满了虎皮和狼皮,再没有凳子和卧床可坐。七郎就在地下铺了一张虎皮。他坐在虎皮上和七郎唠嗑。听七郎的言辞很朴素,他心里很高兴,就送给七郎一些金钱,作为他的生活用度。七郎不接受。他坚决要送给,七郎就接过来,拿进去禀告母亲。不一会儿又拿出来还给他,坚决推辞,分文不肯取。他再三再四的非要送给七郎不可,七郎的母亲老态龙钟地来到跟前,声色俱厉地说:“老身只有这么一个儿子,不想叫他出去侍奉贵客!”武承休很惭愧地退了出来。在回家的路上,他想来想去,也不理解老太太的意思。
他的随从人员,刚才在房后听到了七郎母亲的一番话,就把那番话告诉了武承休。起先,七郎拿着金钱禀告母亲,母亲说:“我刚才看了一眼武公子,他脸上有倒霉的纹路,一定要遭受奇灾大祸。听人说:‘承受别人的友情,就要分担别人的忧虑;接受别人的恩惠,人家有了急难,就得见义勇为。’富人可以用钱财报答恩情,穷人只能用义气报答恩德。无缘无故地得到很多钱,是不祥之兆,你恐怕要用生命去报答人家的恩情了。”他听完这一番言论,深深赞叹七郎的母亲是个贤惠的老人,因此也就更加爱慕七郎了。第二天,他设宴招请田七郎,七郎辞谢不肯来。他就来到七郎的家里,坐着不走,硬是要酒喝。七郎亲自给他斟酒,摆上鹿肉干,对他极为尽情尽礼。过了一天,他设宴酬谢田七郎,七郎才来了。两个人亲切交谈,喝得很畅快。他送给七郎一些钱,七郎当即退掉,还是不接受。他借口买几张虎皮,七郎这才收下了。可是回去看看储存的虎皮,不值那么些钱,七郎就想再打一只虎,然后再去献给他。但是进山三天,什么也没打到。正好赶上妻子病了,就守着妻子煎汤喂药,没有工夫进山打虎。过了十天,妻子很快就死了。为了安葬妻子,他把收到的虎皮钱用掉了一些。武承休听到噩耗,亲自赶来吊唁送葬,还赠送了很优厚的丧礼。安葬以后,七郎就背着弓进了深山老林急欲打到一只老虎,以报答武承休,但是一直没有打到。武承休听到这个情况,就劝七郎不要着急。他急切地盼望七郎到他家来看望一次;七郎始终因为背着他的债务,心里很遗憾,老是不肯来。他就向七郎索取从前储藏着的虎皮,以便叫他赶快来一趟。七郎查看过去的虎皮。都被蠹虫咬坏了,虎毛已经全部脱落,心里很懊丧。他知道这个情况后,赶紧跑到七郎家里,尽情地安慰七郎。又看了看脱了毛的虎皮,说:“这个也很好。我要购买的虎皮,本来是不要毛的。”他就把脱毛的虎皮卷巴卷巴拿出了大门,并且约请七郎一起去。七郎不肯答应,他才自己回去了。
七郎想,这些脱毛的虎皮终究不能报答他的恩情,又背着干粮进了深山。经历了几天几夜,到底打到一只老虎,就把整只虎送给了武承休。武承休很高兴,置办酒宴,请七郎在家里住三天。七郎一再告辞,他就锁上大门,使七郎无法出去。他的宾客们看见七郎穿着俭朴而又敝陋,就在背后议论武承休乱交朋友。但是武承休接待田七郎,和接待别的客人完全不一样。他要给七郎换新衣服,七郎不接受;他趁着七郎睡觉的时候偷偷给换上,七郎迫不得已才接受了。回家以后,七郎的儿子奉奶奶的命令,又把新衣服送回去,并要讨回七郎的破衣服。武承休笑笑说:“回去告诉姥姥,破衣服已被拆做鞋衬了。”从这以后,七郎就天天给他送兔送鹿。他招呼七郎,七郎就再也不去了。一天,他到七郎家,正赶上七郎打猎没回来。老太太迎出来,关着一扇门,一脚门里、一脚门外地堵在门上说:“再也不要招引我的儿子了,你心里决没有好意!”武承休向她施礼道歉,很惭愧地退了出来。大约过了半年,家人忽然向他报告说:“七郎为了争夺一只猎取的豹子,打死了人命,被抓到官府里去了。”武承休大吃一惊,急忙跑去看望,七郎已经戴着手铐脚镣押在监狱里。七郎看见武承休,默默无言,只是说:“从此以后,请你抚恤我的老母吧。”武承休心情悲痛地出了监狱,急忙用很多金钱去贿赂县官,又用百金贿赂七郎的仇人。过了一个多月,县官就把七郎放回来了。七郎的母亲很感慨地说:“你的身体发肤受恩于武公子,不是受之于父母,不需要我来爱惜了。但愿武公子无灾无祸地活到一百岁,就是我儿的幸福。”七郎要去感谢武承休,母亲说:“去就去吧,见了武公子不要感谢他。小的恩惠能感谢,大恩大德是不能感谢的。”七郎见了武承休,武承休温言暖语地安慰他,他只是唯唯诺诺地应答着。家人都责备他对待恩人不亲切,武承休却喜欢他老实厚道,更用厚礼款待他。从此他就经常在武承休家里,一住就是好几天。送给他东西就接受,不再推辞,也不说报答。
一天,赶上武承休过生日,客人和客人的随从人员很多,晚上家里住得满满的,武承休就和七郎一起睡在一个很小的房里,三个仆人就在床下铺着乱草当床铺。二更快要结束的时候,三个仆人都睡着了,他们两人还没完没了地聊天。七郎的佩刀挂在墙壁上,忽然自己从刀鞘里蹿出好几寸长,铮铮作响,光闪如电。武承休惊讶地爬起来。七郎也爬起来,问道:“睡在床下的都是什么人?”武承休回答说:“都是仆人。”七郎说:“这三个人中一定有坏人。”武承休向他询问原因,他说:“这把佩刀是从外国买来的,杀人不沾一线血丝。到现在已经佩带三辈子了。砍下的人头,数以千计,还像新从磨刀石上磨过的一样。它见到坏人就铮铮作响,自己从刀鞘里蹿出来,眼下该是离杀人的日子不远了。公子应该接近君子、远离小人,也许还有幸免的希望。”武承休点了点头。七郎心里始终不愉快,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。武承休说:“灾难和吉祥,都是命里注定的,何必过于忧虑呢?”七郎说:“我别的没有什么害怕的,只是因为还有个年老的母亲活在世上。”武承休说:“你怎么突然说出这样的话呢?”七郎说:“没有坏人就好啊。”
床下的三个仆人:一个叫林儿,是最受主人宠幸的,很能得到主人的欢心;一个是书僮,十二三岁,是武承休经常驱使的;一个叫李应,性格最执拗,经常因为一些很小的事情,就和武承休瞪着眼睛争论不休,武承休经常对他很恼火。当天晚上武承休默默一想,怀疑七郎所说的坏人,一定是李应。第二天早晨,他把李应叫来,好言好语地把他辞退,让他走了。
武承休的大儿子名叫武绅,娶王家的女儿做媳妇。一天,武承休出门了,留下林儿看守书房,当时书房的院子里,正是菊花灿烂的时候。新娘子认为公公出门了,书房的院子里该是很寂静,就去采菊花。林儿突然从书房里跑出来勾引调戏她。新娘子想要逃跑,林儿硬把她挟进了书房。她哭喊着抗拒,脸色气变了,嗓子也喊哑了。武绅听到声音跑进来,林儿才撒手逃走了。武承休回来听到这件事,气得到处寻找林儿,林儿竟然不知跑到哪里去了。过了两三天,才知已经投靠到一个御史家里去了。那个御史在京里做官,家里的事情都委托给弟弟经管。武承休从前和那个御史是很有交情的,就给他弟弟写了一封信,往回要林儿。御史的弟弟竟然当做耳边风,不把林儿放回来。武承休越发怀恨在心,就写了状子,到县官那里告状。县官虽然把捕人的拘票发出去了,但是衙役不去捕人,县官也不过问。武承休正在愤怒的时候,恰巧七郎赶来了。武承休说:“你的预言已经应验了。”就把遭遇到的事情告诉了七郎。七郎的神色变得很凄惨,始终没说一句话,转身就走了。
武承休告诉干练的仆人,出去巡逻搜捕林儿。林儿晚上回家的时候,被巡逻的仆人抓到了,拉回家里去见武承休。武承休就用棍子拷打他。林儿出口不逊,侵犯武承休。武承休的叔叔武恒,是个忠厚的老头儿,害怕侄儿在暴怒之下闯下大祸,就劝导侄儿不如把他送进官府,用官法制裁他。武承休听从了叔叔的劝告,就把林儿捆起来送进公庭。但是御史家给县官寄来了名帖和书信,县官就放了林儿,交给御史的管家领回去了。这么一来,林儿的态度更加放肆了,在人群里大讲特讲,诬蔑主人的儿媳妇和他通奸。武承休拿他毫无办法,愤恨得要死。就跑到御史家的大门外,跺着脚大骂。邻居们跑来安慰他,把他劝回去了。过了一宿,忽然有个家人向他报告说:“林儿被人剁成了肉块,扔在空旷的野地里。”武承休又惊又喜,才稍微出了一口冤气。但是时隔不久,听说御史的弟弟告他叔侄二人杀了林儿,他就和叔叔一起,到公堂上去对质。县官不容他们申辩,就想把他叔叔拉下去动刑。武承休大声抗议说:“诬告我们杀人,那是莫须有的罪名!至于辱骂当官的,那是我干的,和我叔叔没有关系。”县官根本不听。武承休瞪着眼睛要上去替叔叔受刑,一群衙役把他拽住了,不让他上前。拿棍子打人的衙役都是御史家的走狗,武恒又年老体弱,签票上的数目还没打到一半,已经气息奄奄地死了。县官看他叔叔已经死了,也就不再追究。武承休一边哭一边叫骂,县官像是没听见。于是他就把叔叔抬回家里。心里虽然很悲痛、很气愤,但却没有办法可想。武承休想和七郎商量商量,七郎更是一次也不来吊唁。他心里暗自念叨:我待七郎不薄,他为什么像个过路的人呢?他也怀疑林儿是七郎杀掉的,可是转而一想:如果真是七郎杀死的,他为什么不来商量呢?于是派人到七郎家里探听消息,到那一看,门上锁着锁,屋里屋外寂静无人,邻居也不知道七郎到哪里去了。
一天,御史的弟弟正在后衙和县官通关节。正赶上早晨往衙门里进柴进水的时候,忽然有个打柴的樵夫来到两人跟前,放下柴担,提出锋利的钢刀,直奔御史的弟弟。御史的弟弟惊慌失措,用手来架刀,钢刀往下一落,砍断了他的一只手,又一刀,才砍下他的脑袋。县官大吃一惊,撒腿就跑。樵夫还在慌慌张张地四处寻找,衙役们急忙关上大门,操起棒子大声疾呼。樵夫就抹脖子自杀了。衙役们纷纷跑来辨认,有认识他的人,知道他是田七郎。县官镇静下来以后,才转回来查看尸体。看见田七郎直挺挺地倒在血泊里,手里还握着那把钢刀。县官刚刚停下来要仔细查看,七郎的尸体突然跳了起来,竟然抡刀砍下了县官的脑袋,然后又倒在血泊里。衙里的官吏去逮捕他的母亲和儿子,祖孙俩已经逃走好几天了。武承休听说七郎死了,急忙跟进衙门,哭得很悲伤。衙里衙外都说七郎杀人是他主使的。武承休倾家荡产巴结当政的官才得以幸免。七郎的尸体被扔在荒郊野外三十多天,鹰犬都来围在四周守护着。武承休把他拉回去,用厚礼埋葬了。
七郎的儿子逃亡外地,住在登州,改姓为佟。长大以后,在军队里建功立业,因功被授予同知将军。回辽阳故乡的时候,武承休已经八十多岁了,才指出他父亲的坟墓。
异史氏说:“一文钱不轻易接受,正像不忘一饭之恩的韩信。贤德呀,七郎的母亲!至于七郎,仇恨没有全部洗雪,死后还能伸冤报仇,他是什么神仙呢?假使荆轲能够做到这一步,那就千古没有遗恨了。如果真有七郎这样的人,就可以补上天网上的漏洞。世道茫茫,只可惜七郎这样的英雄太少了。可悲呀!”
 


上一回:促织
下一回:狐谐


  • <font color='#FF0000'>三国演义</font>

    三国演义

    《三国演义》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,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。小说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、刘备、...

  • <font color='#ff0000'>白眉大侠</font>

    白眉大侠

    《白眉大侠》讲述宋朝仁宗皇帝执政期间,以徐良、蒋平、白芸瑞为首的三侠、七杰、小五义等众开封府校尉,在...

  • <font color='#FF0000'>隋唐演义(216回版)</font>

    隋唐演义(216回版)

    《隋唐演义》评书讲述的是隋王朝临末日时,以瓦岗寨为首的起义军,联络朝中被隋炀帝迫害的将领,推翻隋朝,...

  • <font color='#FF0000'>岳飞传</font>

    岳飞传

   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,自幼拜周侗为师习武。与张显、汤怀、王贵、牛皋结拜。他投军报国,大闹武科场,枪挑小梁...

  • <font color='#FF0000'>小八义</font>

    小八义

    田连元评书《小八义》叙宋徽宗时,落难公子周顺与表兄徐文彪、江湖好汉尉迟霄、唐铁牛、梁山好汉后代孔生、...

  • <font color='#FF0000'>东汉演义</font>

    东汉演义

    秦末,沛公刘邦在芒砀山揭竿起义,三载亡秦、五年破楚,创下了大汉天下。到西汉末年,王莽害死平帝篡位称帝...

  • <font color='#FF0000'>杨家将</font>

    杨家将

    演述北宋名将杨业一家世代抵抗辽(契丹)、西夏入侵的故事。全书通过颂扬杨家世代忠勇卫国,前仆后继的感人...

  • <font color='#FF0000'>乱世枭雄485回版</font>

    乱世枭雄485回版

    长篇评书《乱世枭雄》讲的是东北王张作霖和其子少帅张学良的传奇故事,是著名评书艺术家单田芳先生根据大量...

  • <font color='#FF0000'>童林传(300回版)</font>

    童林传(300回版)

    《童林传》评书说的是清康熙年间,童林(字海川)因贪恋赌博,将父亲气伤后被父亲赶走。他绝路逢生,不仅得到...

  • <font color='#ff0000'>三侠剑</font>

    三侠剑

    《三侠剑》故事自“明清八义”开书,胜英年轻时因金镖误伤八弟秦天豹,与秦家结下“梁子”。后来“明清八义...

  • <font color='#FF0000'>水泊梁山</font>

    水泊梁山

    故事从西凉国进贡给宋徽宗一件宝物——紫金八宝夜光壶被高俅事先留下把玩而被盗开始,引出生铁佛盗壶觐见,...

  • <font color='#FF0000'>龙虎风云会</font>

    龙虎风云会

    评书《龙虎风云会》是长篇侠义评书《白眉大侠》的继续和补充,又可单独成章,并增加了公案情节。此书以房书...

  • <font color='#FF0000'>杨家将全传</font>

    杨家将全传

    演述北宋名将杨业一家世代抵抗辽(契丹)、西夏入侵的故事。全书通过颂扬杨家世代忠勇卫国,前仆后继的感人...

  • <font color='#FF0000'>大隋唐</font>

    大隋唐

    大隋唐传统评书又名《兴唐传》,据清乾隆年间话本小说《说唐》敷衍而成。北京流传的评书《隋唐》以清末“评...

  • <font color='#FF0000'>三侠五义</font>

    三侠五义

    《三侠五义》原名《忠烈侠义传》,长篇侠义公案小说。清代无名氏根据说书艺人石玉昆说唱的《龙图公案》及其...